“老师,蜀中川地的井盐,您怎么忘记了?”

萧和淡淡一笑道。

然而,庞籍一听,却是轻蔑的一笑道:“均宇,你莫不是在打蜀中井盐的主意吧?那你可要失望喽。”

说完,这才向两个弟子道出了眼下蜀中的情形。

原来,眼下蜀中刚刚经历过大旱,饥民流离失所。

那里有足够的人力去制井盐?再者,当时制盐需要大量的木材以作熬制卤水的燃料。

若是大规模的制盐,只怕没有几年,蜀中的山林便会被消耗殆尽了。

最后,此时蜀中的制盐之法还相当落后。

在庞籍的记忆之中,这蜀中的制盐之法还延续着自唐代以来的大口浅井的方式。

即用铁锹挖掘直径最小五尺最大三丈有余的卤井。

然后再用木桶或者皮囊取卤水熬制。

不过,这种方法却因为井形不规范,因而固定盐井就变得十分困难,盐井的深度自然会受到限制。

而当浅层的卤水被取用殆尽之后,花费人力物力打好的盐井便宣告报废,无法长期开采。

所以大宋自立国以来,便是以河北、两浙、淮南等沿海诸路的海盐与解州的池盐为主。

所以,即便此刻蜀中大量生产井盐,可是在西北边境食盐的售价依然会远远高于西夏的青白盐。

有那什么去挫败西夏人的青白盐呢?

然而,听罢庞籍一番话的萧和却是并不在意,而是说道:“完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