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庆对着扶苏调侃道。

这番话,正好被走过来的赵铎听到了,差点没把眼珠子给凸出来。

心中暗道:“先生胆子真不是一般的大,连太子都敢戏弄调侃,这要是换做别人,怕是分分钟就得被抓起来论罪了。”

“呵呵呵,先生说笑了,本宫只是听完先生的话,心中变得过于激动了,不知先生口中所讲的百年千年,是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持久下去呢?”

“那当然是改变百姓们的劳作方式,提高生产力,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,最主要的,给他们归属感和责任感,这样一来,大秦的粮仓,只会越来越丰盈,即便是再次遇到灾荒年,也可以依靠储存的粮仓来度过危机的。”

“改变劳作方式?提高生产力?先这些话……本宫不甚明了,还请先生不吝赐教。”

此刻的扶苏,可谓是将自己太子的身份,放到了极低的位置。

在范庆面前,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个学生,对范庆,更是行了师徒之礼。

尊师重道,本就是儒家所推崇的精神,最主要的,还是这淳于越对扶苏涂毒过深,让扶苏成为了儒学的坚实拥护者。

所以才会在一些大的国策决议上,经常跟自己的老爹嬴政顶着干。

甚至还跟自己老爹辩论。

如果不是范庆的半路出现,此时的扶苏别说被册立为太子了,只怕已经身在上郡,跟蒙恬一起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呢。

“太子可知道现如今百姓们的口粮主食都是什么吗?”

“这个本宫自然知晓的,主要的自当时粟、黍、大豆这些。”

“为何不把小麦作为主食来推广种植呢?还有水稻。”

“小麦?先生说笑了,小麦生长周期长,而且产量也低,食用时还需要用石磨加工成面粉,哪有粟、黍之类的食用方便啊。”

在秦朝,乃至春秋战国时期,小麦都没有能成为人们的主食。

究其原因就是种植技术不到家,再有就是灌溉也要看天。

风调雨顺的话,或许一亩地还能收获个几十斤到一两百斤的小麦。

但是遇到干旱,甚至都可能绝收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